2005年11月3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激活“细胞” 掐灭火苗
本报记者 史诗 通讯员 宗帅君 文 见习记者 陆国庆 摄

  我省许多地方在普遍设立乡镇(街道)综治工作中心的基础上,综治工作正逐步向村、社区、企业延伸,平安创建工作在这些社会最基层的“细胞”得到了落实,乡镇(街道)综治工作中心指导、带动基层的“龙头”作用日益明显。前天,记者来到桐乡市梧桐街道,走进了综治工作中心指导下的综治工作室。
    
  记者来到城西村的综治工作室时,眼前的场景让人感到“失望”:宽敞的调解室里没有原先预想的那种调解干部忙得团团转的场面,连一个来访的村民都没有,村调解主任老朱也正在整理材料准备出门。老朱告诉记者,村综治办公室的主要工作都直接到田头、村民家去解决了,需要到综治室来解决的问题并不多,但一旦到了调解室,前一刻还吹胡子瞪眼睛的人往往在威严的气氛里有分寸起来。东兴社区的综治办公室也一样,“静悄悄”的。
  钟建洪、王飞良和周亚峰3个人是搭档,上午他们在步行街商业区走了一圈,发现了几个还没有做暂住证的店员,中午要去上门办证。周亚峰提着一台专门用来拍摄暂住证照片的一次成像相机,3人来到了一家洗发店。老板娘显然和他们很熟悉了,热情地打着招呼,把刚来的女店员叫了过来,办妥了证件。“每天在这条街上要走三四趟,店里的人几乎都认识了,新来一个店员基本逃不过我们的眼睛。”办完手续,王飞良提醒老板娘:“以后把店员的暂住证都复印下来,下次我们来的时候核对起来更方便了。”
  半个小时后,记者跟随3人回到社区综治室,这时巡防队员们又出发了。
  桐乡市政法委副书记王建树告诉记者,在平安创建中总感觉到,光靠街道、乡镇几个综治干部要想开展基层综治工作,心有余而力不足,现在,桐乡市已在村、社区普遍设立了规范、统一的综治工作室,就好比底下有了脚,基础更稳了。